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教职工作为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引导者和指导者,需要掌握学生心理危机识别能力,及时察觉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为此,乐清市总工会职业技术学校特邀请了台州名师黄小灵来我校开展以《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黄教授以触目惊心的问题、心理危机的识别、问题孩子的疏导和多方角色的跟进四个方面跟大家进行详细的分享。

中小学生因为认知发展水平不一致,因此看待世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同,这使得他们在心理危机的表现上也略有差异。但相同的是,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行为表现了解其背后潜藏的情绪情感和心理状态。

作为班主任教师要树立危机意识,学生看似风平浪静的背后其实暗潮涌动,危机四伏,那我们可以怎样快速识别呢?实际上可从学生的言语、行为、以及生活中的事件几个方面来着手。

对于在正处在和可能处在危机情境下的学生老师要重点关注。可以采用清单式的排查,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联系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估、及时告知学校与转介、保留与家长沟通的记录等几个方法来开展预防工作。

班主任老师可以从可能引起危机事件可能的方面来收集关于学生的信息。当我们对于学生当下的状态越了解,我们就越能够理解与支持他。当然,必要的时候也需要做自杀风险评估。对于有无迫切自杀风险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工作的重点也截然不同。鼓励学生表达,认真聆听学生的情绪感受,不评判学生想法的对与错,采取价值中立的态度。很多时候,学生就是缺少倾诉的途径,需要有人理解、接受他的情绪宣泄。班主任老师要在日常发现学生心理危机,做好观察员;多方关注,做好守门员;探知危险信号,做好护卫员;家校沟通,做好联络员。

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要靠班主任老师,更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